运用市场化、法治化手段化解产能过剩,科学合理确定去产能年度目标,严格落实公示公告、停产关闭、证照注销、检查验收等工作程序。今年去产能目标1.5亿吨。
进一步提高安全、环保、技术等标准,淘汰一批灾害严重、资源枯竭、技术装备落后、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、不符合煤炭产业政策的煤矿,全年力争关闭落后煤矿500处以上,退出产能5000万吨左右。
按照减量置换原则,有序发展先进产能。
规范煤矿生产建设秩序,加大未批先建、超能力生产等违规行为治理力度。
完善煤矿产能登记公告制度,将公告范围从生产煤矿延伸至建设煤矿,实现全口径产能公告。
到2020年煤电装机总规模控制在11亿千瓦以内。继续加大淘汰落后煤电机组力度,重点淘汰改造后仍不符合能效环保要求的机组,2017年预计淘汰规模400万千瓦以上。
推广充填开采、保水开采、煤与瓦斯共采等绿色开采技术,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。
推广先进技术装备,提升煤矿机械化、信息化、智能化“三化”水平。
实施粉尘综合治理,降低采煤粉尘排放。
大力发展煤炭洗选加工,提升商品煤质量,原煤入选率提高到70%。
实施煤电超低排放改造和节能改造,2017年底前东部地区具备条件的机组全部完成超低排放和节能改造。
ST-HHE技术和产品的应用是煤炭输送领域的技术革命。据统计,在确保运量、使用寿命、安全等全部技术要求的前提下,ST-HHE煤炭输送系统比传统的ST系统设备投资可降低30%以上;运行维护费用可降低30%以上,其中节约电力均值在26%以上。
安排中央预算内资金30亿元,专项支持煤矿安全改造、重大灾害治理示范工程建设。
组织开展瓦斯灾害严重和事故多发地区专家“会诊”,研究提出治理工作方案。
推进新疆煤田火区治理工作,加强乌鲁木齐大泉湖、托克逊乌尊布拉克和米泉三道坝等重点火区治理,保护火区内煤炭资源、巩固灭火工作成果。
ST-HHE/S煤矿用超薄高强钢丝绳芯阻燃输送带,上海矿用设备检测中心检测合格。
做好《煤炭法(修订)》立法研究工作。
发挥行业协会和大型企业优势,推进煤炭行业普法和依法治企。
以“一带一路”国家和地区为重点,积极开拓非洲、南美洲和欧美发达国家市场,鼓励企业参与煤炭、煤电、煤化工等国外项目建设,推动能源技术、装备、服务和标准“走出去”。
推动建立海外装备研发、生产和维修服务体系。
重大工程
继续深入推进改造工作,年内计划完成超低排放改造规模8000万千瓦,完成节能改造规模6000万千瓦。
扎实推进已开工示范项目建设,年内计划全面建成神华宁煤煤炭间接液化(400万吨/年)、潞安矿业高硫煤一体化清洁利用一期工程(100万吨/年)等示范项目。
有序推进具备条件项目的核准建设,年内计划开工建设苏新能源和丰煤制天然气、内蒙古伊泰煤炭间接液化等示范项目。
做好伊泰伊犁煤炭间接液化、贵州渝富毕节(纳雍)煤炭间接液化等项目前期工作。